中国蓝新闻

为您提供最新、最全的新闻资讯

科技

中国蓝新闻2024年11月15日发布: CEO锦囊·出海季丨中东、拉美的出海秘密

作者:梅里·康德伦 | 责任编辑:Admin

本文点赞(37) | 阅读:(30)

【澳门金牛版资料】

【打开澳门网站资料大全】

【电视剧庆余年2】
【新澳门历史记录】
【2024年新澳门正版资料大全】
【2024澳门今晚开什么号码】
【澳门澳彩资料大全正版资料下载】
【2O24管家婆一码一肖资料】
【普京允许用美资产补偿俄损失】
【奥彩一肖一码100准中奖】

越来越多企业主动选择出海,中东和拉美市场常被称为“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”,成为当下最诱人的新大陆。这里以其庞大的消费群体、独特的消费习惯和高增长潜力,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的目光。面对消费习惯和文化差异,如何更快了解到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市场情况?又该如何有效找到当地政府支持以及靠谱的合作伙伴?未来的增长空间又在哪里?

8月8日(周四)19:00,氪星直播间邀请到中东出海创业者/个人VC投资顾问高嵩、芯宏科技常务副总经理蒙积雄,带你揭秘中东、拉美的出海秘密。

在这场直播中三位嘉宾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:

1.8年前的中东市场是怎么样的?现在感受到的中东热潮跟之前有哪些变化?

2.芯宏科技为什么早在2017年就开始聚焦拉美市场做跨境业务?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

3.去年被称为出海元年,中国大大小小企业都开始向拉美和中东探索。那么拉美和中东当地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?

4.很多出海的CEO认为出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到当地,去观察去体验当地文化。如果选择出海中东和拉美,怎样能更快的了解到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市场情况?

5.不同阶段的企业在中东、拉美落地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?大型国央企、互联网巨头、成长型企业、初创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些共性?

6.针对中东、拉美员工和中国员工的不同工作习惯,管理者应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?

7.作为在中东、拉美市场出海的先行者,对于计划出海的企业,有哪些建议?

以下为两位嘉宾和36氪的对谈,部分内容经过整理编辑:

36氪:8年前的中东市场是怎么样的?现在感受到的中东热潮跟之前有哪些变化?

高嵩:8年前,中东市场尚未成熟,与现在相比热度较低。当时,中东市场正从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中恢复,多数国家在政权更迭后才开始重建经济。那时,我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轻资产的线上产品出海。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,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中东市场的具体概念,它在狭义上指阿拉伯半岛及其周边海湾国家,而广义上则包括整个讲阿拉伯语的22个中东和北非国家。每个子市场既有共性,又具有独立性和复杂性。

近年来,中东市场特别是沙特和阿联酋变得非常热门,无论是在创投圈还是出海圈。沙特的热度主要源于其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,即沙特2030愿景,由王储穆罕默德·本·萨勒曼推动,旨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和世俗化。沙特拥有4000万人口和丰富的石油资本,但过去经济结构单一、保守,因此现在被视为充满机遇的市场,政策上也支持新技术和新企业的引入。阿联酋则一直定位为自由贸易港,其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中东地区具有竞争优势,成为出海企业进入中东的首选跳板。近两年,由于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,阿联酋不仅是自由港,也成为了资本和企业的避风港,社会开放度高。所以,现在的中东热潮与8年前相比,无论是规模还是概念都有很大的不同。

36氪:芯宏科技为什么早在2017年就开始聚焦拉美市场做跨境业务?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

蒙积雄:我们公司是国内较早一批进入拉美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。最初,我们在欧美市场开展业务,但在2017年,由于一些机缘巧合,我们得知墨西哥的网购市场正在逐渐成熟。当时,有亲戚从墨西哥回国,告诉我们当地线上购物的风气越来越盛行,人们热衷于网购。这启发了我们,既然我们已经在欧美市场有跨境电商经验,不妨尝试将业务扩展到墨西哥。基于这个偶然的机会,我们开始向墨西哥发货,探索当地市场。我们发现,与欧美相比,拉美的基础设施不够成熟,整个供应链条较长。起初,我们甚至找不到合适的物流商,不得不直接与船公司联系,自己安排货物运输和清关。从头开始搭建仓储物流体系,整个过程充满挑战。尽管起步艰难,我们在墨西哥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并逐渐扩展到秘鲁、厄瓜多尔等其他国家,成为这些市场的早期卖家之一。随着经验的积累,我们在拉美市场的运营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。

从2017年到现在,我对拉美市场的变化感受颇深。首先,我们刚进入拉美市场时,发现那里的消费品,尤其是日常用品,真的挺稀缺的。这主要是因为拉美的轻工业不够发达。比如墨西哥,它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和家电这些高附加值的领域,给美国大品牌做代工,但日常用品就比较缺乏。我们一开始卖什么,很快就卖光了,周转率特别高。一开始,拉美市场可能还处于所谓的第一消费时代,物资不多,消费者的选择有限,不太挑款式、质量和材料。我们发过去的货,不管什么都能迅速卖完。售后要求也不高,所以那会儿做起来相对简单。但随着市场逐渐开放,尤其是近两年拉美市场越来越受关注,很多中国的优质品牌也进入了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开始变化,供需平衡被打破,他们开始进入第二消费时代。现在,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更加多样化,不仅要求能用,还要款式漂亮、功能多样。这说明市场在不断开放。我们明显感觉到,市场在慢慢开放,很多国内企业和大品牌也进入了这个市场。不过,跟欧美市场比,拉美的消费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初期的阶段。但变化是实实在在的,我们对此深有体会。

36氪:去年被称为出海元年,中国大大小小企业都开始向拉美和中东探索。那么拉美和中东当地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?

高嵩:关于中东市场,特别是之前提到的沙特和阿联酋。过去一年半里,确实有很多考察团去那边,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民间层面,人数都挺多的,而且主要集中在海湾国家。市面上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中东的媒体报道。但实际上,真正落地的项目和考察团的数量相比,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火热状态。我认为,目前大家主要还是在学习和试探阶段。可能的原因,首先是出海的两波热潮不同。八年前那波,很多企业在国内已经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现金流,他们想把成功的模式复制到海外。但现在,很多企业可能是因为国内产能过剩,被迫去寻找新的市场来维持现金流。所以现在的企业家和八年前的压力完全不同,他们更多是为了生存而战,这让他们在选择去中东时更加谨慎。

另外,中东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。很多人可能以为中东都是富得流油的国家,遍地土豪,但实际上,比如沙特这样的国家,贫富差距可能很大。而像卡塔尔、科威特、阿联酋这些真正有钱的国家,市场容量又很小。企业家会考虑,是否值得投入高昂的成本,只服务一小部分有购买力的人。当他们看到更广泛的中东市场,比如伊拉克、埃及、叙利亚、摩洛哥时,又会发现虽然人口众多,但基础设施落后,支付能力也有限。这些情况可能出乎他们的预料,让他们意识到中东市场的复杂性。所以,尤其是中小企业,他们的落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热。并且,真正让中东市场热起来的,其实和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。很多大规模的投资和合作,往往是政府牵头,在一个大的经济框架下进行的。

蒙积雄:拉美市场其实挺复杂的,我们说的拉美包括墨西哥、中美洲和南美洲,主要是说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地区。但这个市场其实挺分散的,有些地方现在特别火,比如墨西哥和巴西,尤其是墨西哥,现在热得不得了。很多中资企业和欧洲老牌公司都涌向那里。从我们的实际感受来看,比如从北京直飞墨西哥城的机票价格就能看出来,价格很高,通常要一万多,而且那边的酒店也特别贵,普通的酒店一晚都要几百美金,而且很可能周围都是中国人。

再说说仓库租金,我们最早租的时候可能七八十比索(墨西哥货币)一平方,现在已经听说有的地方涨到250比索以上了,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一百多块钱一平方,这个价格甚至比广州一些CBD的商业写字楼还要高,这就足以说明墨西哥现在有多热。分析原因,首先是中美贸易壁垒,尤其是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问题,让很多原本在珠三角做代工的企业受到压力,他们被建议尽快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墨西哥。墨西哥离美国近,运输成本低,而且北美有自由贸易协定,墨西哥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和加拿大是免税的。所以这两年去墨西哥考察和落地的企业特别多。

但有句话叫“虚假繁荣”,看上去很美,实际上里面有很多问题。比如墨西哥最大的平台叫美客多,上面商品的价格看起来很高,利润不错,但实际要考虑的是拉美的货物流转问题。比如物流周转率非常低,去美国的物流可能一个月左右,但到拉美基本要两个多月。再加上当地物流和基础设施不够成熟,物流损耗很大。我们以前发一些高客单价的3C产品过去,经常是发出去100个,最后收到80个就算不错了。所以虽然市场看起来很火,但实际上挑战还是挺多的。

36氪:很多出海的CEO认为我们出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到当地,去观察去体验当地文化。如果选择出海中东和拉美,怎样能更快了解到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市场情况?

高嵩:中东相对于拉美来说,给人的感觉更神秘一些。中东的话语体系和文化都很独特,与西方有一定距离。所以,要真正理解中东市场,体验当地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,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。

首先,我觉得到中东的第一件事,得先把英语学好,交流无障碍是基础。然后尝试找个阿拉伯朋友,这对理解他们的文化习惯非常重要。我自己虽然学了十年阿拉伯语,但感觉要完全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中东文化有很强的宗教依附性,对人与人交流、做生意习惯、推广产品和服务都有很多要求和禁忌。另外,不能太依赖在本地的中国人,因为真正理解并融入当地社会的中国人并不多。通过阿拉伯朋友或社群,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。比如中东人吃饭时间晚,可能晚上9点、10点、11点才吃晚饭,这对我们的运营策略是个挑战。在国内,我们可能认为晚上6点、7点是高峰时段,但在中东可能不是这样。这些细节,只有真正在当地体验后才能了解。再者,中东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发展还不够充分,存在很多信息差。这些信息差需要通过业内人士的指引和熟人社会关系来弥补,帮你走上正确的道路,避免踩坑。总的来说,深入了解中东市场,需要时间和当地人的引导。

例如,最近我们举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,邀请了两位在当地有地位的阿联酋人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白袍”(这是对本地人的称呼)来给我们做分享。分享结束后,我们的企业家们都很高兴,纷纷上前想要和他们合照、握手。然后出现了一个小插曲,一位女企业家想要和其中一位阿联酋人握手,但发现对方并没有伸手,而是把手放在胸膛上鞠躬。她很困惑,不明白为什么不和她握手。其实,这是他们的文化习惯之一:在男女之间,他们通常不会轻易握手。如果是同性之间,握手就没问题。而且,在中东街头,你经常会看到两个男人手牵手走在一起,他们只是好朋友,这是他们表达友情的一种方式。中东是一个非常讲究礼节的地区,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也很自信。所以,问候语也有很多讲究,不同的场合,比如早上好、刚醒来、参加葬礼、吃饭前后、生病或痊愈时,都有专门的问候方式。这些都是了解和融入中东文化的重要部分。

蒙积雄:当我想了解某个市场时,我会通过朋友介绍,联系上当地的商人或贸易人士,先从他们那里初步了解当地的情况。如果觉得有必要,我会和他们约好时间,直接去实地考察。我个人更倾向于实地去看,因为仅通过媒体或网页了解市场,得到的信息很片面。到了一个国家,我会去多个城市看看,喜欢逛商场,从最豪华的到平民百姓消费多的地方,还有批发市场,因为我对我们的零售业务很感兴趣。我也会尝试融入当地,吃当地人的食物。比如,今年4月去肯尼亚,我雇了一个当地黑人司机,让他带我去本地人吃饭的地方。他带我去了一个市场,环境相对落后,我们吃了当地的食物,体验了当地的消费习惯和饮食。我认为,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或市场,需要亲自去走一走。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,差异可能也很大。

至于拉美,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欧美有点像,因为拉美市场以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,消费习惯、生活习惯和西班牙相似,比如喜欢即时行乐,喜欢玩。他们的下班时间比我们早,下班前会精心打扮,洗澡、化妆,然后去参加各种派对,派对几乎天天有。他们真的很喜欢玩,中午不睡午觉,而是打球或打牌,文化上和我们的差异还是蛮大的。总之,了解一个市场,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。

36氪:不同阶段的企业在中东、拉美落地的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?对于大型国央企、互联网巨头、成长型企业、初创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些共性?

高嵩:目前,出海到中东的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,它们出海时间较早,通常依托国家政策参与大型项目和合作。这些企业接触的项目规模大,周期长,有国家信任背书,但有时在结款上会遇到压力。一些国企还会遇到需要垫资的项目,但垫资的回报周期和效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,这也是许多国企不愿接触这类项目的原因,因为过去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。

另一方面,一些大型企业在中东市场表现不错,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产品在中东取得了显著成果。这主要是因为中东社会的宗教和道德标准较高,与拉美的宽松氛围完全相反,是一个受规则约束的社会。互联网生意大多与人性相关,因此容易取得成效。但这也是双刃剑,这些企业在政策方面会遇到挑战,比如之前有直播公司在埃及遭遇严重的舆论风波。尽管取得了成绩,但政策性挑战依然存在。目前,越来越多的电商巨头和服务型企业进入中东市场,我们期待他们的表现,因为他们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,可能才刚开始关注中东市场,还处于学习阶段。对他们来说,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真正认识这个市场,找到能够取得成功的人,总结出标准操作流程(SOP),找到一条稳定的进入中东市场的路径。对于规模更小的初创公司,甚至是开小餐馆或奶茶店的个体,轻资产运营或在投入一定资产后能否有效执行和落地非常关键。在陌生环境中,面对可能较高的政策门槛,他们需要克服语言、政策、交流等挑战,完成从0到1的搭建过程。这是这些创业者需要深思的问题。

蒙积雄: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拉美市场。首先,国企和央企在拉美主要与政府合作,承接大型基建项目,如道路、交通和通讯设施。我对这一块不太熟悉,但我更了解消费电子品牌和出海平台。目前,拉美市场机会很多。中国大品牌在那边表现不错,比如国内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品牌,它们的销售和品牌知名度都很高。拉美消费者对新兴品牌接受度高,更看重性价比,不像欧美市场对品牌的忠诚度那么高。

但同时,拉美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。由于这些国家发展阶段较初级,存在许多小而散的贸易商,在税收和合规方面做得不够好,还处于野蛮生长期。这对大品牌出海造成了一些挑战,比如一些手机品牌在拉美销售的产品并非专为该市场定制,而是通过刷机等手段进入市场,与正规渠道产品形成不公平竞争。此外,拉美的治安环境相对中国来说不够稳定。做高客单价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。在拉美做生意,不仅要关注产品质量和政府关系,还要考虑如何保护产品安全,如何避免政府和当地帮派的麻烦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。

36氪:针对中东、拉美员工和中国员工的不同工作习惯,管理者应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?

高嵩:我觉得中东人非常讲究尊重,这可能是很多管理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,我们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他们来说可能有些严苛。此外,中东人很注重私人关系,所以在管理层面之外,如果能提供一些人性化的关怀,会给管理者加分。举个例子,一些小恩小惠其实是管理者需要注意的。比如我们在埃及出海时,任何节日我都会给团队发糖,我们有40人的团队,节日时发些糖,然后举行半小时的小型会议,边发糖边聊聊最近的情况,这种半工作半聊天的形式,能很快拉近管理者和员工的距离。另外,我们传统上可能认为管理者地位高,有时可能会使用强权或身份去强制推行一些事情。但在中东,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反感。中东人认为无论地位高低,如果管理者表现出对他们的不尊重,他们是不会配合的,甚至宁愿放弃工作。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极端,但这是管理者需要小心的问题。

蒙积雄:我们的做法主要是尊重当地的文化。以前我们尝试过把中国的管理模式输出到那边,但后来发现这实际上挺难的。一开始,我们不太理解他们的做法,比如为什么上班时间要去洗澡。但慢慢地,我们开始理解,因为整个市场和就业环境就是这样,所以我们逐渐接受了当地的文化。现在,我们更多的是用当地人来管理当地人。其次,在执行层面,我们也在IT方面进行投入。比如在仓储端,如果全靠人力,效率会很低。我们现在通过算法优化拣货路径和策略,减少需要人为思考的部分,直接按照系统的指令执行。我们正在逐步减少人为干预,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流程来提高效率。通过系统化和流程化,我们能够提升工作效率。

36氪:在拉美和中东市场,如何建立比较有效的政府合作关系?

高嵩:在像埃及和伊拉克这样较为"野性"的市场,建立政府关系的门槛非常高,通常需要有强大的背书或通过朋友介绍。例如在摩洛哥,清关可能通过非正式途径快速完成,而正式流程可能要等很久。这就需要根据具体业务、规模和级别来制定相应策略。海湾地区国家则相对开放,对中国人态度友好。建立联系除了依靠工作背景外,也会通过熟人介绍,利用熟人关系。中东人重视个人关系,通常先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,然后才能讨论业务交集,他们看重人品和信仰。所以与中东政府打交道时,我们要注重留下好印象,保持频繁交流。他们讲究这方面,经常要进行家庭拜访、喝咖啡、参观农场等。我的中东朋友认为我不像典型的中国人,因为我会主动参与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,如吃手抓饭,他们觉得我新奇且尊重他们的文化。建立了信任和真诚的基础后,他们可能会分享资源,但这种分享不是直接为了金钱回报,而是因为信任和热情。

蒙积雄:与拉美地区的人们交流相对简单,没有那么多规矩。基本上,和他们一起吃个饭、喝个酒,或者出去玩一次,大家就能很快熟悉起来。总体来说,拉美的氛围比较随和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拉美,尤其是像墨西哥这样的地方,还是要遵守当地的"丛林法则"。近两年,随着市场热度上升,很多商家和个人涌入,但有些人进去后不遵守规则,破坏了市场的平衡。比如,大家本来相安无事,突然有人以低价倾销或通过资本垄断的方式进入市场,影响了其他人的生存空间,自然会引起对方的反击。所以,在拉美做生意,要尽量保持低调,不要过于张扬,尊重当地的市场规则。当地人其实很简单,只要你真诚地和他们交往,比如一起吃个饭、散散步、聊聊天,他们就会觉得你不错,然后大家就熟悉了。只要不破坏当地的规则,就能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。

36氪:作为在中东、拉美市场出海的先行者,对于计划出海的企业,有哪些建议?

蒙积雄:关于拉美市场,我认为第一个是安全性问题,无论在哪里,个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
第二个是发挥自身优势,要基于自己所处行业的优势,深入了解行业上下游和周边领域,探索拉美市场是否有机会成为业务的切入点或发力点。要对自己行业有深刻理解,不要盲目跟风,比如看别人电商做得好就去做电商,别人物流做得好就去做物流,而忽视了行业本身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。

第三个是构建护城河,在开拓市场的同时,要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。拉美市场虽然大,但每个国家的人口规模有限,要警惕供需平衡问题,避免过度投入导致市场饱和。小市场容易因为过度竞争而失衡,一旦供过于求,不仅可能面临亏损,还可能带来一系列后续问题。因此,对市场的敏感度要高,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。

高嵩:针对中东市场,我认为第一个是做好中东的功课,中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如果能够深入理解中东,就已经超越了市面上很多创业者和竞争者。中东目前更多是以政策为导向,所以要享受政策红利,就需要深刻了解国家的发展状态和政策。例如,可以研读沙特的2030愿景,看看哪些行业有机会;阿联酋的D33计划也值得研究,理解这些政策文件,为自己做足准备。

第二个是关注本地化,尤其是在中东这样一个独特的体系中,理解中东人的思维方式和市场习惯对我们非常重要。随着大量资金和企业涌入中东市场,能够做好本地化的企业将能够占据先机,拥有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先发优势。

第三个是合理调整预期,我们要保持冷静和耐心。中东的机遇无疑很多,但我们也是第一批探索者。我们要有信心,积极相信未来,同时也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,克服新兴市场的各种困难。出海的人能很明显的感受到,中国市场真的非常难得,世界上很少有如此优质的营商环境、基础设施和效率。在其他地方,可能很多年都无法复制这样的环境。因此,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预期,不能简单地将国内的模式复制粘贴到国外。

同时对出海业务感兴趣可以微信搜索 zhushou36kr 添加36氪小助手,对接嘉宾资源。更多精彩内容,可点击可观看完整直播回放:

【2024年新澳结果】 【澳门马会马会马会】 【香港今天一肖一码】 【澳门正版资料大全资料】 【一码一肖免费公开资料】 【澳门传真内部绝密传真资料】 【新澳门资料大全2024】 【澳门管家婆免费一肖中特】

作者简介:米歇尔·奥蒙,资深科技记者,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报道。

最新评论

丽迪雅·赫尔 2024-11-14 15:16

中东目前更多是以政策为导向,所以要享受政策红利,就需要深刻了解国家的发展状态和政策。

IP:25.78.4.*

李贞贤 2024-11-14 24:24

我们现在通过算法优化拣货路径和策略,减少需要人为思考的部分,直接按照系统的指令执行。

IP:93.30.2.*

詹姆斯·史密斯 2024-11-14 14:23

我们正在逐步减少人为干预,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流程来提高效率。

IP:34.94.2.*

相关阅读